1 影响因子
从影响因子来看,该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三连降,其最新影响因子为9.1。
图片来源:LetPub
2 年发文量
PNAS于1915年被WOS数据库收录。从发文量来看,该期刊年发文量大且基本稳定在3000-4000篇,其2024年总发文量为3999篇。
图片来源:WOS数据库
3 国人占比
从国人占比来看,该期刊占比前三的分别是美国、英格兰和德国,其中国国人占比约为4.76%。
图片来源:WOS数据库
4 自引率
期刊最新自引率为2.2%,在安全范围内。
图片来源:LetPub
5 期刊分区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全球135本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14(连续好几年排名下降),稳居中科院1区TOP。
图片来源:LetPub
6 版面费
PNAS的文章开放获取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延迟开放获取,文章处理费为2945美元/篇,约合人民币21120元。
第二种是立即开放获取,文章处理费为5495美元/篇,约合人民币39409元。
另外,简要报告文章每篇文章2520美元,约合人民币18072元,并且简要报告文章在出版后立即开放获取。
所有PNAS的文章,无论其许可证如何,在发表后六个月内都是免费的。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7 投稿方式
PNAS 投稿有两种方式:
• 直接投稿: 无需 NAS 院士推荐或署名,但需推荐 3 位相关领域 NAS 院士作为编委。接受率约 14%。编委在论文接受前对作者匿名,发表后以 “Edited by...” 署名,仅负责监督审稿,不作担保。
• 院士供稿: 由 NAS 院士署名(需为通讯作者之一)并提交,院士自选 2 位以上审稿人(需 48 个月内无合作)。每年限投 2 次,发表论文占比约 25%。审稿人信息在脚注公开,论文以 “Contributed by...” 发表,接受率高达 98%。
8 录用周期
期刊官网显示:初审需13天,审稿周期为47天,从提交到正式接受周期为6.6个月,录用率约为 14.7%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9 网友评价
【作者1】:
很严谨,很认真,审稿人水平很高,提出的问题也很专业,Direct Submission方式发表难度挺大,来回大半年才接收。感觉杂志水平挺高的,但学校在评奖时候,PNAS得分是低于Hazardous Materials的,挺奇怪
【作者2】:
pnas这个期刊其实是有点搞怪的。
2014年4月,美国科学院通过选举增补了105名新院士,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这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但随之而来的福利就是,院士们每年可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通过“特殊的投稿方式”提交四篇论文,这种特殊的评审方式居然是,可以自由选择评审人来评审的论文,以及如何回应这些评审者的意见
对于很多院士来说,这种特权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但是对于众多科学家来说,这种特权让很多人人觉得这个期刊是一个水刊。
【作者3】:
我们组今年发了一篇PNAS和NC(即将接收)。生物物理口,PNAS直投(无院士推荐)。个人感受:PNAS的投稿难度远大于NC。
【作者4】:
心目中的圣刊(直投),之前投过一次外审后悲剧,地学领域pnas绝对不输小子刊,可能比大子刊稍弱,但毕竟能得到美国院士的认可本身就是很大的肯定
整体来说,PNAS目前影响因子为9.1,位于JCR1区、中科院1区TOP,属于一本质量非常高综合类期刊。目前期刊为了防止恶意灌水,对每位院士每年通过内部渠道递交的论文数量做出了明确限制,如果经费充足的话,还是非常值得投稿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