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化二年(912年)五月,后梁王朝的缔造者朱温在出征河东(今山西)不利,撤军洛阳的途中染病,自知命不久矣的朱温开始思索自己的身后之事。因为朱温的寄以厚望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早年已经去世,自己其他几个亲儿子又不成器,更严重的是,后梁王朝的宿敌河东军在李存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敏锐的朱温知道,一旦自己去世,自己的亲儿子们绝不是李存勖的对手,而养子博王朱友文则文武双全,不在李存勖之下,如果朱友文继位,或许可以延续自己的事业。出于对后梁王朝未来的担忧,朱温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友文。
彼时,朱友文正率军镇守东都开封,朱温便将传国玉玺交给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让王氏到开封召朱友文回洛阳继位。为保障朱友文顺利继位,朱温将亲儿子郢王朱友珪控鹤都(控鹤都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指挥使之职解除,并将朱友珪调任莱州(今山东)刺史,意在将朱友珪排除出权力中心。朱友珪一向野心勃勃,对皇位很是觊觎,如今朱温染病,自己手中又掌控着禁卫军兵权,朱友珪不甘心就此“出局”,他要为自己搏一搏。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说服自己的老部下左龙虎军(是天子亲军,相当于皇帝卫队)统军使韩勍,一同发动政变。当天晚上,朱友珪与韩勍率500死士,杀入皇宫。因控鹤都、左龙虎军皆被朱友珪与韩勍掌控,朱温手里已经是没有一兵一卒,朱友珪非常顺利地就杀入了朱温的寝宫,此时朱温身边的宫女、太监皆四散逃窜,朱温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当朱友珪一行来到朱温卧室,朱温厉声训斥朱友珪的犯上作乱,朱友珪不想跟朱温废话,直接命令自己的马夫冯廷谔杀死朱温(“将老贼万段”)。冯廷谔找准机会向朱温的腹部就是一刀,直接刺穿朱温,朱温立时毙命,一代枭雄就以这样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年61岁。
展开全文
抛开生活作风问题不讲(据野史记载说朱温和自己的儿媳妇们有绯闻,当然这都是不可考证的事),朱温确实是五代罕见的枭雄,他从一介草寇逆袭成唐末最大的军阀,并建立五代第一个朝代,着实不易。伟人评价道:“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也是在朱温手里,河东一直被死死地压制着,李克用更是一生引以为憾。李克用的继承人李存勖在与朱温的争斗中,也是始终占不到多少便宜。再加上朱温擅长纵横之术,联络幽州(今北京、天津)刘仁恭、魏博(今河北南部)罗绍威、凤翔(今陕西)李茂贞以及契丹人对河东形成了包围的态势,后梁总体上对河东是有优势的。
朱友珪弑父事件是五代第一例宫廷政变,它彻底打乱了后梁与河东的争霸态势,朱温被杀后,朱友珪伪造朱温传位给自己的遗诏,成为后梁新的主人。而后,马上派人处死了朱友文,自认为解决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断送了后梁最后的希望。当李存勖得知朱温、朱友文皆死于政变,高兴地跳起来,并说道梁国可立破矣。朱友珪弑君早已是朝野皆知,其政治合法性也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再加上朱友珪没有朱温的政治手腕,导致后梁朝野离心,不久后,均王朱友贞联络统领洛阳禁军的袁象先依法炮制发动宫廷政变,并于乾化(913年)三年攻入洛阳,成为后梁新的主人,是为后梁末帝。
就在后梁王朝上演一系列宫廷政变的同时,李存勖趁机攻取了魏博六州之地,将后梁的势力全部驱逐出了黄河以北。而后又打服刘仁恭,威服李茂贞,朱温生前构建的河东围堵战略全面破产,后梁王朝由盛入衰,朱温死后11年(公元923年),李存勖率领河东铁骑攻取洛阳、开封,灭亡后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