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学
《红楼正史》第23篇
《红楼正史》正文开始之前,先简单说一下:红学、脂批和《石头记》的版本。
周汝昌
红 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它把我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巅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由于著书经历复杂,传世版本极多,且多为“残本”,加之读者欣赏及研究角度不同,众多学者对于涉及《红楼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分歧,久而久之,渐渐敷衍出一种专门的学术“红学”。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进入20世纪,红学作为一种学术,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红学按时间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按研究方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
1922年胡适出版《〈红楼梦〉考证》,1923年俞平伯出版了 《〈红楼梦〉辨》,标志“新红学”的开始。到周汝昌,1953年和1976年两次出版《〈红楼梦〉新证》,1964年《曹雪芹》;吴世昌1961年《〈红楼梦〉探源》及1980年《〈红楼梦〉探源外编》;吴恩裕1958年《有关曹雪芹八种》,1963年《有关曹雪芹十种》;冯其庸1978年《曹雪芹家世新考》;1979年《红楼梦学刊》创立等等,红学研究达到颠峰。然而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红学”开始走下坡路,主流红学遭遇瓶颈,丰碑式的作品不再出现,红学进入百家争鸣的后红学时期,民间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1980年周汝昌在《红学辨义》一文中提出:红学的范畴应归结为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红学真正的本体是探寻《红楼梦》到底写的是谁家的事,即“本事”,探寻本事的学问,才是红学的本义,才是红学的正宗。石门为红学边舞之人,从小出于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二十年来一直围绕《红楼梦》的作者和脂砚斋的真实身份、书中人物的历史原型、最终结局、小说的历史背景、成书过程、遗失原因、遗稿的内容、大观园和宁荣两府的原型及内部建筑布局等等未解之谜,潜心研究、苦苦思索,如今颇有心得,大有领悟。接下来就请红友打开脑洞,随石门之笔,展开奇幻的红楼探佚之旅。这正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