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大 黔西南州政府 黔西南州政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典型
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做抗旱救灾的冲锋者
发布时间:2010-03-26
 

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做抗旱救灾的冲锋者

——兴义市纪检监察干部抗旱救灾纪实

 

自去年7月以来,兴义市连续持久干旱,灾情严重,城乡各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告急,火灾多发,造成不小损失,但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旱救灾,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在抗旱救灾中,纪检监察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争当抗旱救灾的冲锋者,身先士卒,奋勇在前,涌现了许多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江厚兴勇救山火受伤

20091226下午340分,兴义市民政局纪检组长江厚兴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正在埋头工作的江厚兴拿起电话,局长焦急的声音传来:“福禄山发生火灾,快,组织所有在办公室的人员,迅速赶去扑火……”

江厚兴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把各办公室的人员召集起来,带领大家迅速上车出发,赶到到兴义城区西面的福禄山着火现场。

山脚山顶到处是草和树,有几处着火,正在不断蔓延燃烧。江厚兴带着一起赶来的民政局的干部职工,与先后赶到的消防队员、殡葬管理局干部职工等,先扑灭了山脚的火势,留下几个人看守,又与其他人爬到山顶,扑打山项上的燃火点。

火势借助风势,燃烧得十分猛烈,但大家都没有畏惧,团结一心,想尽一切办法迅速扑打,以尽快的速度扑灭火势。江厚兴不惧危险,身先士卒,与大家一道,经过近两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把山顶上的火扑灭了。

此时已是傍晚6点左右,他与大家一样,都已疲惫不堪,正想坐下休息一会,不料又听到山下的人大喊:“快来帮忙,下面的火又复燃了……”江厚兴顾不得休息,赶紧与大家又冲下山来,扑打重新燃起来的火。

只见火借风势,把其中一大簇灌木丛烧得猎猎作响,用树枝等手中的工具根本无法扑灭,消防车又无法靠近,怎么办?江厚兴急了,跑过去向那边正在忙碌的一个消防队员要了一枚灭火弹,然后又迅速跑到燃烧的灌木丛旁边,用火机点了引信,正要抛出去,又不放心,再次看了下,确认引线已经点燃了,才抛出去。万万没想到的是,灭火弹刚刚出手就引爆了,“轰”的一声之后,江厚兴的左手感觉到一阵麻木,然后就是钻心的疼痛,手心到虎口都震裂了,鲜血直流……

在医院医治了两个多月,江厚兴受伤的手尚未完全康复,但他又重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马强,好样的!”

201022721时许,兴义市郑屯镇绒泥村黑山组后湾发生森林火灾,后湾有200余亩国有林场,且三面环山,山脚居住1450余人。一旦火势蔓延,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屯镇纪委书记马强接到火情后,迅速组织镇干部职工20余人赶到现场,基本了解火情后,立即指挥村组干部协助镇干部职工紧急疏散老人、妇女、儿童,及时将房屋内贵重物品搬出,同时组织当地群众青壮年村民在屋后用镰刀砍出一条约两米宽的隔离带,并在房前屋后洒水湿地。

在基本稳定群众情绪,做好防止火势蔓延工作后,马强将参加扑火的人员分成两个组,一组由村组干部留在山脚,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做好群众工作,一旦火势无法控制即迅速组织群众有序撤离;一组由当地熟悉情况的年富力强的村民作向导,马强亲自扛起拖把,带领30多名扑火人员直扑半山腰着火点。

虽然山高路陡,地形复杂,火仗风势,延绵约1公里,人稍离近,脸上身上就被烤得生疼。马强没有丝毫畏惧,始终冲在最前面,边扑打火势边指挥:“镇里的干部职工在前面打明火,群众在后面清理暗火。”

由于组织有序,指挥得当,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力扑火,终于在次日凌晨1时许,基本将山火全部扑灭。整个扑火过程中无一人受伤,无一户房屋着火。年轻的镇纪委书记马强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他是好样的!”

 

“送水服务队长”王飞沦

兴义市捧乍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区,水资源缺乏,由于持续干旱,全镇境内90%的水源点已经干涸, 1.8万亩农作物受灾,1.5万亩绝收,有3万余人和3.5万头牲畜存在严重饮水困难。面对严重的旱情,镇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千方百计开展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群众吃水的底线。

为确保全镇人畜饮水正常运行,大家共同出谋划策。镇纪委王飞沦提出了“领导包村、职工包组”的抗旱工作方案,并参与制定了《捧乍镇抗旱工作问责制》及抗旱期间的相关纪律制度,确保抗旱期间工作的顺利进行。

眼看着各个水源点逐渐干涸,越来越多的群众连饮用水都成问题。王飞沦心急如焚,他向镇党委提出了成立“送水服务队”的方案,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

在镇党委书记肖勇的大力支持下,捧乍镇“送水服务队”迅速成立了。为群众送水服务工作全面拉开,服务队起早贪黑,利用摩托车、小卡车等将一桶桶干净的水送到了远远近近的缺水群众手中,同时把一张张带着党委政府温暖的“送水服务电话卡”也送到了群众手中。

在镇“送水服务队”的带动下,捧乍镇10个村、1个社区的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和“送水服务队”一起为本村组群众送水,掀起了一场干群共同抗旱救灾的高潮。

 

吴丛金积极帮助群众寻求抗旱措施

敬南镇位于兴义市南部,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半石山地区,境内石多、土少、水缺,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群众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近几年来,为解决广大群众饮水困难问题,镇党委、政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争取到600余万元资金,修建水池、水窖5800余口,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然而,去年入秋以来的持续干旱,全镇大部分水窖蓄水均已用完,已有近500030000余群众严重缺水, 13000余亩农作物遭受旱灾。

旱情发生后,敬南镇党委、政府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救灾工作。为保证抗旱救灾工作纪律,镇纪委书记吴丛金一面加强工作纪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值班制度、包片制度,一面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干部职工深入村组,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用水问题。

吴丛金作为必亮村和吴家坪村的包村领导,带领包村干部深入到各家各户查看灾情,了解群众的缺水情况,在镇里预定的全镇14个供水点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看后增加了吴家坪村水淹凼组,米兰寨组、放羊坪组3个临时供水点,以确保群众生活饮水。她深入到群众一家一户中,发动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就近寻找水源,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必亮村的必亮组,地下水较为丰富,旱灾来临后,原始共用水井干涸,大部分人家缺水,吴丛金就组织当地群众,挖掘了地下水井3个,能蓄水100余方左右,基本解决了本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邻近几个村也纷纷行动起来,在吴丛金等党政领导干部的带领和帮助下,积极寻找水源,调整种植,把小季绝收的土地,及时改种疏菜,加强抗旱管护工作,尽量做到“减产不减收”。

当地群众都说:“尽管旱情越来越重,但我们不怕,也没有恐慌,因为有政府在,他们会帮我们的,他们不会不管我们,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面对罕见持久的旱情,兴义市纪检监察干部积极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誓言,既认真履行加强监督严肃执行工作纪律的职责,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争当抗旱救灾的冲锋者。据统计,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共有1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参与了抗旱救灾工作,参与义务扑灭火灾、送水、抗旱保春耕等800多场(次)。(兴义市纪委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