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指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要着力认清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何为“政治生态护林员”?个人认为,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就是党章的坚定维护者,就是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坚定维护者。具体来说,政治生态护林员,既包括各级党组织,也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当然也包括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在责任划分上,各级党组织负主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负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对分管范围负主要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也即是说,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护林”的主要力量。
二、要弄清楚“护什么”?作为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就是要通过经常检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的执行情况来维护好党员干部这片大“森林”,让党内的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让党员干部队伍健康茁壮成长。
三、要弄清楚“谁来护”?各级党组织要负责日常监护,发挥好“正歪树”的职能,要按照“守林有责”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担负起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责任。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关,要把重点放在发现和治理“病树”、拔除“烂树”上,发挥好“啄木鸟”和“植物医生”的作用。
四、要解决好“如何护”?一是要摸清底数。要摸清党员干部队伍这片“林区”有多少“树”,各片“林区”、各类“树木”有哪些“患病”风险点,一一造册登记,建立管护台账。二是要划分好管护责任区。对纪委系统来说,就是要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和各纪工委、乡镇纪委分工联系的范围认真落实好对辖区内党员干部这片“森林”的管护措施。三是用好“四种形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好预防提醒、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等四种约谈方式,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持挺纪在前、动辄则咎,对轻微违纪问题,用好问责手段,该通报的通报、该诫勉的诫勉、该处分的处分,让问责处理和党纪轻处分成为绝大多数;对问题严重的从重处理,使党纪重处分成为少数;对问题性质特别严重涉嫌违法的,要从严从重处理并移送司法,这一类是极少数。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以雷霆手段扫清存量、形成震慑,通过严办案件使反腐败形成压倒性态势。同时,加强教育警示,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织密监督之网,逐步实现“不能腐”的目标。通过“四种形态”的运用,级级设防、层层阻挡,使绝大多数“歪树”得到及时扶正,“病树”得到及时治疗,“烂树”彻底拔出。维护好党员干部队伍这片“大森林”的整体健康。四是要抓住“关键少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关键是“一把手”。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坚持用好“两个责任备案”机制,通过每月的责任事项备案,倒逼各级“一把手”主体责任的落实。五是丰富监督手段。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业务审计、专项监察、督查督办等传统手段基础上,重点用好州纪委的大数据监督平台,定期采集平台分析成果,加强研判处置,做到有疑必核、有案必查,切实发挥好“数据铁笼”的有效性、全面性、权威性,使“不能腐”的制度之网更加严密。六是要强化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结合“两学一做”的常态化,利用好州纪委在线学习平台,完善学习情况考核通报制度,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坚持用好约谈手段,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提高纪检干部自身的“免疫力”;推动干部队伍有序流动,有进有出、内外交流,形成良性循环;对长期在纪检一线的干部,要更多的给予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好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把监督问责的刀刃向内,严惩“灯下黑”。对不敢担当、自身不廉、以案谋私、跑风漏气等行为严查严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对党忠诚、自身干净、敢于担当的纪检“铁军”。(普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邓召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