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等。1785年8月30日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格而业绩显赫,受世人所敬仰。
清道光10年(1830年)7月,林则徐要去湖北出任布政司(相当省长)。为了做好工作,他从襄阳趁船赴武昌,还没有就任便先发告示《由襄阳赴省传牌》,宣布途中一切费用自理,不得用公款逢迎阿谀,不准迎来送往,劳民丧财,更不准借机从中得利。如若违犯,立即严办,不准徇私枉法。告示充分显示了林则徐为官清廉,严正,克己,不讲排场,独善其身而又做出榜样的高尚风格。
道光19年(1839年)初,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粤查禁鸦片。他从良乡县发出传牌:第一,此行未带官员供事书吏,只有勤杂服务人员10人,更无前站后站之人,若发现假冒,拘捕惩办;第二,为了不打扰地方,不增加百姓负担,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经州县驿站,交通工具自行解决,自付费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分毫;第三,所有借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等高挡食品,以节糜费;第四,严禁身边工作人员收受红包馈赠。最后,传牌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严格遵守,违者严惩。这道传牌,体现了林则徐的正派作风和严肃态度。转录如下:
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带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所坐大轿一乘,自雇轿夫十二名;所带行李,自雇大车两辆,轿车一辆。其夫价、轿价均已自行发给;足以敷其食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迎接。至不通车及应行水路之处,亦皆随地自雇夫船。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与部院大员稍异,且州县驿站之累,皆已备知,尤宜加以体恤。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录自《晚清巨人传·林则徐》)
同年1月25日(公历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禁烟,与邓廷桢、怡良等同向暗中帮助外商走私鸦片、走漏白银的十三行洋商开刀。在这十三行洋商中,怡和行洋商伍绍荣、广利行洋商卢继光是“总商”。林则徐责令伍绍荣等,迅速向外商传达他的谕令,要外商将鸦片尽数缴出,并写“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书面保证。洋商头目伍绍荣看到事态严重,试图幸免,“愿以家资报效”,妄图用巨额行贿解脱。林则徐痛喝:“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将伍绍荣等斥退。伍绍荣见林则徐的禁烟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向外商传达了林则徐的谕令。对林则徐的刚正廉洁,英国人也很佩服,说:“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玷污过”,“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财富著称。”
道光27年(1847年)正月,林则徐在西安的陕西巡抚衙署为三个儿子写立分书,即《析产阄书》,对家产进行了分析和处分。说自己为官30余年,没有时间管理家业,房产只值3万两银子,每个儿子只能分到价值1万两银子的房产,现银则无可分。林则徐的家产价值白银3万两,比起入仕前确有增加,但在封疆大吏中不足以富足。他在分书中嘱咐儿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他还告诫:“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意思是讲,要记住韩愈的话,辛劳勤俭,才挣下这份家产,不要迷惑心智,忘记当初的艰苦),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后来有人称林则徐为“清廉”的榜样,当之无愧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形象令人难忘。他的另一幅对联也传至今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显示了他的胸怀。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
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作为自己的修行标准: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